1)整面烫印产品,无油墨残迹;
2)无油墨等难闻气味,空气无污染;
3)彩色图案一次烫印完成,减小损耗;
4)工序简单,生产管理与流程动作顺畅,产品质量保险系数大;
5)加工范围广,适用于纸张、木材、塑料、皮革等。
缺点:
1)不适应烫印表面凹凸不平呈麻面或亚光面的承印物;
2)金属、玻璃、陶瓷、尼龙等制品一般不适合烫印,除非先涂上油漆或经过网印;
3)图案颜色与工件底色的匹配:烫印时,电化铝(金、银、铜、内红、内蓝)颜色的遮盖力很强,即使工件底色为黑色也能被完全遮盖;但在黑底上采用白、黄等较浅颜色的转印纸进行烫印时,其遮盖效果不如移印、网印。
烫印版制作的好坏是影响烫印质量的重要因素。普通平面烫印版的制作主要采用照相腐蚀制版工艺和电子雕刻制版工艺,前者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但制出的烫印版精度也比较低,仅限于烫印文字、粗线条和质量要求不高的图案;后者制出的烫印版精度高,能丰富细腻地表现图像层次设备操作,对精细线条和粗细不均的图文都能很好地再现,成本相对较高,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对烫印效果要求较高的烟包、酒包、药包、化妆品包装等均适用。
2、普通平面烫印版的材质选择
普通平面烫印版常用的版材是铜版或锌版。铜版质地细腻、表面光洁、导热性能好、耐磨耐压、不易变形,受到大多数制版厂的青睐。对于数量较少、质量要求不高的印刷品厂商信息,烫印版的版材可采用锌版。
3、普通平面烫印底版(俗称“下版”)的材质选择
目前,大多数普通平面烫印版制版厂只制作烫印版,而由于烫印介质的不同,制版厂无法提供合适的配套底版,因此大多数纸盒包装企业都面临着选择何种材质普通平面烫印底版的难题。综合烫印介质、耐印率、适应性、方便操作等因素过度包装。如下总结:对于铜版纸印刷品,普通平面烫印时可以采用废旧PS版、钢制刮墨刀片、厚约0.5mm的质地较实的牛皮纸做底版;对于金卡纸、银卡纸、镭射卡纸、玻璃卡纸,可以采用0.8~1.5mm厚的绝缘板、钢制刮墨刀片做底版;无论采用何种材质的底版,在下面夹垫补压力纸都是不可缺少的。.
4、普通平面烫印的工艺要求
1)电化铝
普通电化铝由4~5层不同材料组成,包括基膜层、剥离层、着色层、镀铝层、胶黏层。烫印速度和质量主要受剥离层和胶黏层的影响包装装潢,如果这两个涂层对热的敏感度不够,则烫印速度会相应降低。
2)温度、压力、速度
这是烫印工艺的三大要素,只有控制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控制好烫印质量。普通平面烫印的温度一般在70~110℃,温度太低 ,电化铝的胶黏层和剥离层不能充分熔化,烫印时电化铝不能完全转移,造成烫印不上;温度太高,纸张变形严重,易产生套印不准、图文糊版、字迹发花、电化铝变色等问题。烫印压力要根据烫印介质和上下版的承受能力活动,调整到合适为宜,烫印速度:手动烫金金一般控制在600-700张/小时;自动烫金机一般控制在3500~5000张/小时。
凹凸烫印版的制作原理要比普通平面烫印版复杂,且由于其还要实现凹凸效果,因此凹凸烫印版都具有深浅层次变化,且图文的浮雕深度也比普通平面烫印版深一些,精度更高。目前,国内制版厂采用的都是电脑雕刻黄铜版制版工艺排版,制作出的凹凸烫印版层次丰富、精细,耐印率高。
凹凸烫印所用的底版必须是与凹凸烫印版相对应的阳模凸版,目前制版厂通常选用的底版材质是玻璃纤维,其可以根据凹凸烫印版的模型预先制作,并配合加工的铜版制作定位孔版式设计,以方便更换和定位。
底版必须与凹凸烫印版精确对应,但在凹凸烫印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逐步升高,凹凸烫印版会发生膨胀,而底版的温度却保持不变,这就会造成凹凸烫印版与底版不匹配,导致底模被压坏或烫印图案残缺不全的现象。因此,在制作底版时应充分考虑凹凸烫印版的膨胀率,以保证制出更精确的底版。
①连续全息标识烫印;②独立图案全息标识烫印;